支教记忆 | TFC SI 第三周
支教记忆 | TFC SI 第三周

支教记忆 | TFC SI 第三周

支教记忆 | TFC SI 第三周

作者:TSANG

原作时间:2013-08-11


不知不觉间,第三周也就这样结束了。许多fellows都表示,过去的这周似乎过得特别快,大概这也是因为适应工作的节奏了吧。不过,这一周的反思主题,大概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情绪。

在这一周的课堂上,我自己有一两天是比较消沉的,没有对学生展现出最为积极活跃的状态,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身体疲惫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因为生活中的俗事的影响。不过对此我还是感觉到了学生的反应,所以我认为得到最大的教训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再生活中的情绪排除到工作以外去,尤其是作为老师,更不应该带到课堂中去,孩子们很敏感,他们很容易看出来。

这种情绪化的状态,大概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的。最近对大家的观察中,我可以感受到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受制于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各类的抱怨开始增加,FOP、SPT上的观点争论也增多了,对比许多人在前期和最近的语言表述上,有了比较强烈的焦虑倾向。比如在本周的SPT上,针对作文教学的问题,在前一日我对一篇学生习作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其有亮点,但限于表达能力太弱,所以作文并不好,但我依然给了一定的同情分。对此固然有许多fellows是不赞同的,于是次日土豆君上课便针对此提出了意见,认为作文教学应当秉承规则,保证对学生的公平,并批评我对那篇作文及作者的判读存在过多的脑补成分。事实上土豆君的观点我亦是赞同的,规则胜于同情,但我并未将其他优秀的作文便加以打压,实际上给予该生的同情分是在于鼓励。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在规则外,理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与土豆君相识两年,我知道他实际上也是颇具关怀的人,根据以前的一些讨论,我知道在这点上我们并无相悖之处,但是日SPT对我的批评不仅直接点名,更是有些做作地加以体态表演,我不得不认为他是为情绪所制而过度表达,是纯粹的为批判而批评。这一类有违常态的情绪化状态,我认为是不在少数的。

针对于此,我也必须反思。过去的一周里,我在各类场合的发言都明显增多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渐渐进入了扮演教师角色的状态,有了更为强烈的发言欲望,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其他fellows的发言主动性和前几周比起来低了许多。这点是很有趣的,值得我继续去观察并分析其原因。不过就过多的发言来说,其实是有悖于我的初衷的,我在进入SI之前便想着要安静地做一个聆听者,而要少说话多做事,保持安静。开始两周里我保持得相对良好,但进入第三周后我明显过分活跃了,这样不仅不利于我自己的思考,实际上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容易造成异见者的排斥,或是他人的反感,也就是游戏中所谓的拉仇恨。在这种循环中,极为容易导致相互间都陷入情绪化的状态。所以,我希望通过本周的一些教训,能让自己恢复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中去,我希望能更加专注于工作和学习中,因为那才是我需要的。

本周FOP课上的一大主题是课堂管理,其中一个核心也是强调情绪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虽然课堂管理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重的,但是发生的最大动因就是情绪波动。也就是说,这里所讲的是师生双方的情绪问题,由于其他因素影响所带来的双方情绪变化,将会最终导致问题的发生,且往往是相互的冲突。针对于此,在FOP上总结出三个点是我认为值得留意的: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化问题为能打动他们的点上,也就是所谓的对症下药;2.注重学生的安全感,处理问题时尽量选择单独、私下的场合;3.问题发生时,若双方情绪波动较大,应另约时间处理。一句话来说就是:处理情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用理性来解决。

理性虽然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实际上依然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理性并不全然就是科学思维,也不是简单的辨证主义,更不是生搬硬套的教条化。其实回归到情绪化这个问题上,我所认识到情绪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耐心的丧失,即是对某人某事某物丧失了忍耐的心情,由此便容易陷入到情绪化状态中去,便极难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说时刻强迫自己用理性去思考(所以说七步问题解决法只是一种思路),而是首先应当拾回耐心,恢复到理性的状态中,从而才能解决情绪问题。

此外,关于本周的教学内容——话剧。在核心内容上,我的教学风格似乎仍旧保持着以教师讲解为主,和其他许多教师有着一定的差别,我不大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所以我的课堂设计比较少互动,活跃性也就比较差。在常规课堂上我并不喜欢说完全以学生活动为主,我一直认为如果过分注重这样的设计,反而会走偏,不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我对学生是否能真正学到东西是保持怀疑的。我认为在SI期间是学走路的阶段,如果一开始太过集中精力于形式上的创新,而没有落实到实在的教学内容上,是很难维持下去,也是有悖于教学的。我并不反对,甚至也是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但我想就目前的教学大纲要求来看,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课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所以课堂应该更具计划性,专时专用,并不能盲目地被课堂活跃性所遮蔽了。不过,从学生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虽然在SI期间我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太多的互动,课堂活跃度不高,但是学生仍是能够比较专注于课堂的,但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的教学设计的结果还是我个人教学风格的结果,加上这只是短期的教学,许多问题还没有办法观察得出结果来。最后几天的话剧排练里,学生倒是非常活跃,不过我失去了主动性反倒有些无所适从了,并且较难进行全面的课堂管理,所以感觉到这几天学生的心有些散。作为夏令营来说,实在不能强求了,不过以后到了项目学校,这类问题确实应该留意并想出对策来。

下周便将要结束SI,开拔前往项目学校,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到来,愿一切顺利。